澳洲动力煤产量有望保持高增长,出口压力较大。
相反,炼焦煤进口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3年以后中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焦化厂大规模上马,炼焦煤过度消耗,部分地区出现相应紧缺。
受双重影响,2009年进口量大幅度攀升到3442万吨,同比增长401.8%。2007年炼焦煤出口量降低,一方面是受国家提高出口关税,提高出口成本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出口炼焦煤价格低于国内炼焦煤价格。炼焦煤进口突飞猛进增长10倍以上,2005年我国炼焦煤进口增至719万吨,比2004年增长6.3%。2011年,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下游钢铁、焦炭的需求受到抑制,焦煤进口量同比减少5.5%,为4466万吨。2006年10月27日开始,我国炼焦煤需求增加,造成国内炼焦煤资源紧缺,2007年炼焦煤进口局势发生逆转,进口量开始大幅回升,进口量达622万吨,增幅达33.48%
2006年10月27日开始,我国炼焦煤需求增加,造成国内炼焦煤资源紧缺,2007年炼焦煤进口局势发生逆转,进口量开始大幅回升,进口量达622万吨,增幅达33.48%。进入2008年8月,虽然国家出台关税调整政策,但全年出口仍达346万吨,比2007年增长36%。此外,房地产投资拉动效应减弱、高铁基建项目等待开闸、外贸出口阻力增大、居民收入下降消费意愿不强等,都是造成煤炭需求低迷的原因。
与此同时,进口煤炭大量涌入,环渤海动力煤价创下年内新低,煤炭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现状堪忧。整个十一五期间,更是频繁干预煤价,每逢迎峰度夏,各地都会发文要求电煤价格不得上涨。大同证券研究所所长石劲涌指出,煤炭需求疲软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阶段性调整。现在煤价下降,合同价与现货价已经拉近了,这时候不调整,要等到什么时候呢?目前是取消双轨制的比较好的时机。
在煤炭市场逆转的大背景下,此前行政命令色彩较强的双轨制根本不用讨论是否取消,势必会自动消失。如此,导致工业用电量较低,直接影响了煤炭市场的需求。
就目前看,预计动力煤价格还存在10%-12%的下调空间,主炼焦煤价格或将下调8%-10%,煤炭板块可能将继续下调。此次调研的重点除了掌握当前煤炭经济运行和地方煤炭交易市场建设状况外,还就合并重点电煤价格与市场煤价格听取了企业和地方部门意见。不仅如此,全国主要消费地区港口的场地也遭遇煤满为患的尴尬局面。所有这些都使煤炭行业处于半计划、半市场的状态,电煤市场价格双轨制仍延续至今。
山西证券张红兵认为,如果经济下滑,基建投资就有可能提速,下半年由于房地产销售的恢复以及基建投资的回升,都会促使固定资产投资趋于平稳,预计煤价会在三季度见底、四季度回升,全年均价预计在750元/吨左右。数据显示,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电煤库存已经达到8970万吨,可用天数达26.7天,远超合理库存水平,创历史新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原总经理经天亮对于蓬勃兴起的煤化工产业也并不看好。要限制新型煤化工的发展。
同时,整个煤化工的转化率并不高,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2001年以来,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纷纷进军煤化工产业,煤化工成为发展煤基产业链的优先选择产业,从而促进了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要避免逢煤必化但是,面对煤化工行业拉起的扩张大幕,牛克洪并不觉得兴奋,反而有几分的担忧。但这种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是低剩、高缺。
牛克洪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尿素、甲醇等煤化工低端产品的生产能力已出现过剩,市场竞争激烈,整体开工率只有40%至60%。但是,发展到现在,现实情况并不乐观。7月19日,中石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正在为投资近2500亿元的新粤浙和新鲁煤制天然气管道项目以及将投资3700亿元的配套煤制气项目积极准备。要及时发布指导政策,有效引导煤化工产业发展,避免一哄而上的现象。经天亮还建议,以煤炭为基础,发展煤炭资源清洁高效转化链和矿区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多联产经济,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格局,有效提高劣质煤、煤层气、矿井水、煤矸石、粉煤灰及煤系伴生矿物综合利用水平。经天亮告诉记者,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
新型煤化工很耗水,一吨煤需要8-10吨水。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全国大多数煤炭企业中的煤化工产业出现了严重亏损,年亏损额少则几千万、几个亿,多则十几个亿,并近期还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当前经济形势放缓,上升压力加大,加上煤炭供求形势低迷,库存加大,政府对固定资产项目的审批比如煤化工项目明显有所放松。有效引导规范发展记者了解到,国家对规范和促进煤化工的有序发展已经有所动作。
煤炭行业在持续低迷,库存不断增加。李冶透露,截至目前,各地正式上报到国家发改委,要求十二五期间核准建设的大型煤化工项目一共104个,按照各地上报的技术方案,如果全部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投资要超过2万亿元。
然而,与煤炭的高库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煤化工行业扩张大幕的拉起仿佛高库存给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会。该项目以煤为原料,采用GE公司的水煤浆气化工艺和低压合成工艺碳酐气提硝酸铵工艺,年产能为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大颗粒尿素。多年来,不少煤炭企业争先恐后把煤炭转化的重点棋子压在了煤化工产业上,致使焦炭、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等初级产品项目遍地开花,布局分散,产品雷同,形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过度发展,产能严重过剩。牛克洪介绍,受利益驱动,有些重点煤炭省区也支持上煤化工项目,甚至硬性规定煤炭开发必须有50%转化率等,大有逢煤必化、快化、大化的势头。
因此,牛克洪建议,在政府主导下,可对煤化工产业发展进行进一步规范,加强政策指导,避免产业链过于雷同和产品同质化。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牛克洪对本报记者说。
在经天亮看来,地方有发展煤化工的动力,是因为煤化工投资大(上百亿的投资),附加值高,比单纯将煤炭外运卖给电力企业要好得多。搞煤化工一定要慎重,绝不能遍地开花、无序发展。
而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精细煤化工高端产品缺少甚至缺乏,不少产品还严重依赖进口。新型煤化工对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有较高要求,又受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相关产业发展的制约,还面临技术、市场、效益等方面的风险。
经天亮建议,目前新型煤化工可以作为国家战略性技术储备,不宜商业开发。2009年,政府将煤化工列入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名单,提出今后3年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现代煤化工试点项目。通知规定,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禁止建设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等。消息显示,中海油华鹤公司投资30多亿元的3052化肥项目施工合同签字仪式日前在北京举行。
经天亮对本报记者说。而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透露,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编制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以及《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已通过发改委主任办公会,拟于近期发布实施。
记者了解到,煤化工行业产业过剩早在2009年就已经被定性。煤炭库存增加:或成煤化工新机遇 5月9日以来,最具代表性的环渤海地区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已连续下跌11周,累计下降146元/吨,降幅为18.6%,641元/吨的均价继续刷新着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发布以来的最低纪录。
在牛克洪看来,国内相关新型煤化工项目还处于开发研究、实验验证、产业化示范阶段,存在着技术不成熟、政策不定、市场难测等方面的问题和风险。2011年发改委下发《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